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为加快培育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去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计划每年在全国培育约2万名“头雁”,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一支10万人规模的乡村产业振兴“头雁”队伍,带动全国500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
从去年8月起,贵州省2022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陆续在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班。
(资料图片)
“培训既有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专业技能、调研实践等课程,又能在各高校的实训实践基地现场体验,后续还有专家导师围绕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品牌营销、新媒体运营等进行跟踪指导,大大增强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产业发展能力、生产实战能力以及联农带农辐射能力。”学员纷纷表示。
多学科聚力 “雁阵”齐飞
“在华南农大乡村振兴‘头雁’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我通过理论知识和现场教学,了解了一线城市农业发展方向,认识到农业生产托管会是未来农业服务的一个重要经营方式。”玉屏兴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灿说,“头雁”计划让他们受益匪浅。
“头雁”培育项目不同于传统的农民教育培训,是通过“四个一”的培育模式(即一个月集中授课、一学期线上学习、一系列考察互访、一名导师帮扶指导),1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使“头雁”项目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聚焦粮油生产、重要农产品供给和12个农业特色产业培育贵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领航“头雁”,在“头雁”的带动下,形成“群雁”齐飞的“贵州雁阵”,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参与贵州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的三所高校均充分发挥雄厚的师资力量和齐全的专业门类优势,利用信息化远程教育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精品课堂,创建特色教育。
浙江大学承办的贵州省“头雁”项目是唯一一个全体学员均是来自贵州省乡村振兴重点茶产业的优秀茶企代表。通过学习茶树种植与管理、红绿茶加工等技术,基本掌握茶园管理、茶叶加工等技术要领;学习农产品品牌建设与营销、数字经济茶叶消费趋势与营销策略,了解互联网新型的营销策略,树立创品牌意识。
“在浙江大学学习的这15天,我收获颇丰,认真梳理本次所学,决定从科学管理、指导监督、优化产品、产业融合、方面入手调整办企思路。”贵州省余庆县凤香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毛承秀说。
华南农业大学承办贵州“头雁”项目第一期学员,分别来自贵州遵义、铜仁和黔东南州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带头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贵州“头雁”项目主要培育来自养殖、水果、食用菌中药材产业带头人。
目前,贵州遴选的632名乡村产业振兴“头雁”经过了第一阶段的在校学习后,陆续返回家乡的产业基地,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火热的生产实践当中。
“回到生产一线,作为西农的‘头雁’学子,我将依托更先进的种植技术与更广阔的市场资源,带动更多乡亲加入到百香果种植中来。下一步,公司将持续在种植技术提升和品牌建设上下狠功夫,不断丰富产品品类,与乡亲们一起壮大百香果产业,让先进村百香果走出平塘,走出大山。”贵州山顶红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江军海说。
多领域专家 持续指导
去年10月26日晚,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头雁”会客厅节目播出,多位“头雁”分享了他们在乡村产业项目、创业故事以及在浙大学习的心得体会。
“我们在之前茶产业的发展中,创新性不足、同质化竞争、缺乏科技融入、品牌建设缺失、标准化缺失等均是我们与浙江茶产业的差距。浙大设置的从种到产再到销的课程,系统、完整地给我们做了一次知识洗礼。”来自贵州“头雁”班的太升茶叶专营市场负责人蒲冯春看完这期节目后表示。
据了解,贵州“头雁”项目对每名“头雁”进行专业指导、全程指导,让他们当好乡村振兴路上的“示范员”,发挥“领航齐飞”的作用。
浙江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则为贵州“头雁”量身定制了“双导师制”团队学员搭建起与国内顶级专家学习交流的平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课程设计和师资安排上,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与教育、农经人才培养等优势,整合学校师资、资源、平台多方力量,坚持以学员需求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导向,达到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效果。
华南农业大学组建的102名导师团队,研究方向涵盖“三农”工作的各个领域,通过导师们线上线下的指导,提供创业咨询服务,提升“头雁”学员生产经营能力,增强“头雁”学员创业创新创造能力,引领和带动当地产业提质增效,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做到教学相长,头雁高飞。
“通过专家把脉,对头雁进行‘精准画像’,为他们匹配了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特色、学员发展需求的线上线下课程培养体系。”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人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多部门联动 保驾护航
为保障“头雁”顺利起飞,无后顾之忧,在资金投入上,中央专门安排资金。另外,农业农村部专门印发《关于开展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头雁”专项信贷服务行动的通知》,打造“头雁”信贷专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培育。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协同财政、金融等部门密集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着力解决经营主体破解融资贵、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强化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支撑等政策。同时将“种粮贷”“富民贷”“农机贷”“黔菌贷”“贵果贷”“贵椒贷”“黔猪贷”等7个产业贷也作为支持“头雁”项目的优惠政策。
此外,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还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三所国内重点高校,协同贵州农业职业学院作为贵州2022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的培育机构,共同探索建立以高校、学院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打通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融入贵州农业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培育项目后期,贵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组织引导“头雁”联农带农、兴农富农,通过直接带动、辐射联动、服务拉动等方式,支持“头雁”带领周边农民学技术、学管理、闯市场,整合优势资源,延长产业链条,建立资源共用共享机制,提升农户生产经营能力和抵抗风险水平,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从而推进乡村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