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月经不规律,心脏病风险高!

顶端新闻   2023-05-27 00:54:43


(资料图片)

受访专家:航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医师 刘 芳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任琳贤

《美国心脏协会杂志》新近发布的一项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科研人员完成的前瞻性研究称,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心脏病发作和出现房颤的风险也更大。

研究指出,女性规律的月经周期通常为22~34天,当身体内分泌失调时,月经周期就可能出现长短不规律的情况。此次研究提取了英国生物银行数据库中5.8万余名女性的健康数据,追踪12年发现,与月经周期正常的女性相比,月经周期≤21天的女性,出现心血管事件(如冠心病、房颤、中风和心力衰竭等)的风险高出29%;月经周期≥35天的女性,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要高11%。进一步分析发现,月经周期似乎与房颤的关系更密切。与月经周期正常的女性相比,月经周期过短,可致房颤风险增加38%;月经周期过长,房颤风险可增加30%。

“月经是女性整体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时也会受到特别关注。但月经周期异常导致心脏疾病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航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医师刘芳说,众所周知,雌激素是心血管健康的“天然保护伞”,一旦失去雌激素的保护,女性心血管健康水平可能面临断崖式下跌。雌激素由卵巢分泌,月经周期异常意味着“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失调,也可能意味着雌激素分泌异常。“下丘脑—垂体轴”还是很多激素分泌的“指挥官”,其中就包括对心血管健康有重要影响的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等。从这个角度看,月经周期紊乱确实可能与心血管健康有间接关联。

哈佛大学2020年的一项研究曾发现,长期月经周期不规律或周期太长(≥40天)会增加由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早亡风险。学者推测,月经周期紊乱是内分泌紊乱的重要症状之一,进而对甲状腺功能、血压、血脂、血糖等造成一定影响,可直接或间接引发心血管疾病。

此前由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等机构完成的针对15万余名中国女性的调查显示,36.41%的女性存在月经周期不规律。刘芳表示,新研究结果是在提醒女性,应对月经周期紊乱保持必要的关注,若出现月经失调问题,最好及时到妇科或内分泌科就诊。处于围绝经期或过早闭经的女性,因为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更要重视血糖、血脂、血压等健康指标的监测和管理。